2021年7月20日晚,河南大学第四届“夏文化”暑期研讨班在beat365三楼会议室召开“青年学员论坛”。beat365张立东教授主持学术讨论。
来自不同高校的四名青年学员做论坛主旨报告,从不同的学术角度畅谈自己对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图一 河南大学第四届“夏文化”研讨班青年学员论坛现场
beat3652020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江诺雅做题为《“青铜时代”世界体系语境下的夏文明》报告。她以东西文明互动为基点,从制铜技术、小麦、黄羊与绵羊三方面文化因素自西向东传至中国入手,论证史前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文明互动关系,并以此讨论夏代东方文明体的诞生和发展模式。发言结束后,学员们就小麦在中国早期文明时期的传播、小麦在当时人们生业模式中的地位以、用途和加工方式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图二 beat3652020级考古学研究生江诺雅做报告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曾丽做题为《二里头文化与西北地区的交流互动》报告。她对武器工具为主流的玉器体系、青铜铸造为标志的技术传入和酒具器类所体现的文化输出内容进行文化因素分析,结合齐家、石卯和二里头出土的牙璋等实用性武器和工具类玉器,青铜器制作技术以及青铜酒器和陶质酒器作对比,认为二里头文化与齐家文化、石峁文化都是以提高生产力和军事实力为社会追求,而二里头文化人群是一支擅长学习外来先进技术和拥有较高文明水准的族群,他们也以此先进的文化理念统治并辐射四方。
图三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曾丽做报告
清华大学先秦史博士研究生周秦汉的报告题目是《夏代中兴史的可信度与接受史——简评民国学界的“神话历史化”研究倾向》。他以历史文献最初对夏有关的记载为切入点,以“太康失国”仅见于《尚书序》、《古本竹书纪年》,“有穷后羿、寒浞代夏”主要见于《左传·襄公四年》、“少康中兴”主要见于《左传·哀公元年》为据,叙述夏代中兴史的主要内容。他认为,就目前史料状况来看,并无确凿证据证实夏代中兴史乃伪史,而相关的内容细节、文本关系、三康之名、夏代积年等内容则反映出其有较高的可信度。
图四 清华大学先秦史博士研究生周秦汉作报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宋殷的报告题目是《KDE方法研究中原地区龙山至二里冈文化年代》。他以对考古材料的分为基础,对相关的碳十四绝对年代数据运用贝叶斯统计与核密度估计法进行研究,测算出了王湾三期、新砦期、二里头文化、偃师商城、郑州商城二里冈上层一期的年代范围,并对取样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未来运用前景进行展望。
张立东教授对于同学们的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他首先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态度问题,认为从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古史传说等方面资料看,已经充分说明夏代历史是真实的存在、是可信的历史,而我们考古学者在做夏文化研究的时候,应当从文献资料出发,结合考古资料而开展以重建上古史为目的的学术研究。其次,他对年轻的同学们积极投身于夏文化学习和研究表示欣慰和赞赏,并再一次表达了努力培养青年夏文化研究者的愿望。最后,他对同学们报告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图五 beat365张立东教授做点评
图六 研讨班学员开展热烈讨论
河南大学“夏文化”暑期研讨班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已经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夏文化”学术活动活动之一。本届研讨活动共设置有课堂讲授与研讨、青年学者论坛和考察“夏文化”重要遗址三项内容。青年学者论坛的举办,主要目的是为有志于投身“夏文化”探索的青年学者提供展示机会和交流平台,从而为培养“夏文化”研究者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