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5日晚,beat365贺怀锴副教授作题为《国民政府时期国人的海权观:以“太平洋海权观”为中心的探讨》的线上学术沙龙。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王华锋教授作为主持人,泰山学院张波副教授和长江大学陈力教授作为与谈人参与会议。
首先贺怀锴老师讲了问题的缘起,即为什么做国民政府时期的“太平洋海权观”这一题目。其一,由海军——海权——太平洋海权的三次递进的变化。其二,学术史的分析。学界关于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战和海军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更深思想认识层面的海权观研究还较为薄弱。而太平洋海权观这一区域性质的海权独具中国特色且符合中国国情,对太平洋海权观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三,史料的挖掘。强调加强对这一时期的档案、报纸、期刊、日记和回忆录等各类史料的挖掘和利用。
对于“太平洋海权观”的内容贺怀锴老师分为三个部分论述,首先讲“他者”的太平洋海权(太平洋实际没有我们中国的份)。1927—1941年间太平洋海权基本被英美日等列强霸占,后随着日本的野心膨胀使得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权力更大,图谋称霸太平洋。时人虽然提出了收复海权,但主调依旧是在列强角逐太平洋的大背景下如何自处、如何防御的问题,还谈不上争取太平洋海权。在全面战争爆发后,国人开始反思海权沦丧的现实和如何抗击日本,进而解决太平洋的和平问题。其次讲中国的太平洋海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人把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合起来并积极争取太平洋海权,提出太平洋是中国的,强调中国的太平洋海权不仅关乎中国安全,更关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需要强调的是这时中国的海权观仍是区域海权观、防御性的海权观。最后贺怀锴老师指出太平洋海权观与海防建设与国防安全、国际地位、华侨与海外贸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方面都有紧密联系和重要意义。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陆域观念、闭关锁国政策、传统社会结构、重陆优空军事理念以及海洋知识不足五个方面的影响导致海权观念淡薄。既然国民党不能完成恢复海权的使命,那么这一责任自然就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在这场讲座中,贺怀锴老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介绍了“太平洋海权观”这一新颖的研究方向和观点,其深入独到的内容、严谨的治学理念以及积极寻找新问题的精神都使得在场师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