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下午,河南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博物馆学学会会长、河南大学讲座教授马萧林受邀在beat365三楼会议室做题为《仰韶文化向心型聚落布局的终结——兼谈中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的讲座,本场讲座由beat365秦臻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马萧林讲授了中华文明以及考古学发展基本过程。他表示,在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中期(约公元前4000-3300年)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期。他分别就仰韶文化早、晚期的聚落形态、面貌、发展阶段、代表性遗址进行论述。他认为,仰韶文化中期的基本情况长期以来缺乏考古资料,直到2000-2013年联合考古队对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八次发掘,得出一批最新考古成果,故以此为例,他依次介绍了仰韶文化中期大型建筑基址、壕沟、墓地等构成聚落的基本要素。接着通过对灵宝西坡墓地的复原研究,引申出墓葬密度复原应满足的两个条件以及西坡聚落的肉食消费模式,他指出,到仰韶中期,家猪已取代野生动物成为人们的主要肉食来源。这一变化不仅仅是肉食资源的此消彼长,更可能是经济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他表示,仰韶文化中期聚落形态两个重要转变,黄河中游地区的文明起源是从仰韶文化中期中心聚落的出现开始,但聚落内部真正出现阶级分层应当以向心形聚落的终结为标志。最后,马萧林就文明起源、文明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指出社会阶层分化应是文明起源的标志,黄河中游地区的文明起源是从仰韶文化中期中心聚落的出现开始的。
讲座结束后,马萧林与师生积极互动,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在本场讲座中,他带领同学们一起详细发掘仰韶文化的“文明曙光”,给在场师生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