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6日至11日,由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宋史研究会、河南大学主办,beat365、《史学月刊》编辑部、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宋文化研究院承办的“河南大学‘西园研史’第四届唐宋史青年学者论坛(讲习班)”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博雅楼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大学等22所高校的在职教师、博士后、博士生于国保古迹中开启了为期6天的刮摩淬励、潜精研思之旅。
6日上午8时,讲习班开幕式正式开始。开幕式由beat365教授耿元骊主持,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李华瑞,中国唐史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拜根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长丁翼虎、《史学月刊》主编苗书梅、beat365副院长胡浩出席并致辞。青年学者代表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陈烨轩发言,讲习班全体学员及beat365部分师生参与。9时开幕式结束,研习班课程正式开始。
在研习中沟通唐宋
6日至11日,讲习班邀请11位史学名家先后开展专题研讨课。研讨课主要以“讲授1.5小时+讨论1.5小时”模式开展。李华瑞教授围绕《四谈材料与宋史研究》,从宋学、理学、道学与宋型国家的学术、重建北宋以经学为主的学术的初步设想、王安石新学与朱熹道学、功利思想与宋代经济文化繁荣等方面阐述宋型国家理论。拜根兴教授围绕《<百济国碑铭>关联问题研究》,结合《百济国碑铭》撰写目的和时间、铭文作者及涉及百济末朝野动态等内容,通过对唐代纪功碑前后特点的解析,探讨唐代纪功碑撰作形式的演变,并对国内某些学术机关珍藏的该碑铭的拓片卷轴亦予以考察。郑嘉励研究员围绕《以田野考古的方式做史学——浙江出土宋代墓志及相关问题》将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有机结合在一起,详细介绍宋代南方墓葬的整体情况,结合墓葬形制与分布状况,深入挖掘墓葬背后所蕴含的家族伦理、丧葬礼俗等信息。陕西师范大学陈峰教授就《北宋晚期政治史的若干问题》展开讲述,通过对文献记载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揭示这一时期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并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蔡京的政治生涯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关注到士大夫阶层及其士风问题,向学员展现这一阶层在政治变迁中的作用。南开大学王利华教授围绕《历史学家应否(能否、如何)关心自然世界》,从自身治学经验出发,提示同学们在学术研究新时代应敏锐察觉到研习学问方式的变革,引导同学们关注自然环境生态问题,提出历史是朝向未来的,要用历史学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河南大学程民生教授以《速度与耐力——宋代军兵的长途速跑》为题,通过对宋代军兵长途速跑速度等内容的展现,归纳出宋代军兵长途速跑能力背后所蕴含的众多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孟宪实教授围绕《唐朝皇帝制度》,以“如何研究皇帝制度”为起点,提倡利用“王言”研究皇帝制度,指出可以通过研究王言的形成、传达、保存等制度,探究皇帝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徐畅教授以《谏官、词臣、京兆判司与白居易宦途的展开——<白氏长庆集>奏状研读》为题,聚焦于白居易的仕途历程,通过研读《白氏长庆集》中的奏状,深入剖析白居易作为谏官、词臣及京兆判司的不同身份如何影响并塑造了他的宦途发展,展现其政治理想与文学贡献的交织,以及唐代政治生态对文人士子仕途的深刻影响。中央民族大学彭勇教授以《制度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为题,详细介绍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现状,深入探讨这一研究领域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指出其作为历史学专门史的重要分支,应通过多学科交叉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揭示中华民族内部及其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客席及香港树仁大学历史系客席教授何冠环进行名为《两宋潞州上党苗氏五世将门兴衰史》的讲座,对其新著《百年将门:两宋潞州上党苗氏五世将门兴衰史》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分享本书的写作过程与自己的治学经历。浙江大学刘进宝教授以《学会读书与思考》为题,紧密结合自身治学经验,深入而细致地探讨“读书”与“思考”这两个核心话题,他强调,对于年轻一代学者而言,在当前中国学术领域,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并加强基于深度阅读之上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非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知识浏览或盲目追随潮流。学员们全身心投入11场研讨课中,就授课内容与老师积极互动,反响热烈。
在交锋中沟通唐宋
7、8、10日晚,讲习班学员共进行三场、16小时的学术研讨。研讨会打乱断代,每篇文章设两位位指定评议人,指定评议人评议结束后,预留自由发言环节。所有学员全程参会,充分交流。在经历6小时的研习课后,讲习班学员依旧能在夜晚保持高昂的精神风貌持续围绕论文辩难输出,学术热情高涨。
11日下午,热情洋溢又紧张激烈的研习之旅终于告一段落,讲习班迎来闭幕环节。浙江大学刘进宝教授,河南大学苗书梅、祁琛云、胡浩、耿元骊教授等共同为学员颁发证书并发言。他们肯定研习班高标准、严要求的办学态度,向各位学员顺利结课表示祝贺,勉励学员认真巩固学习成果,回去继续下苦功夫读书。期望学员间加强交流和联系,欢迎讲习班师生再访河大。
青年学者代表林泽杰、祁红伟发言并交流此次研习感想。林泽杰表示,论文互评环节不同领域的学员讨论同一篇论文,彼此间思维碰撞,深刻体会到当前研究领域的多元化与交叉性,不同方向之间不仅存在着潜在的互补性,更蕴含着相互借鉴与突破的可能性,认为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与对话,正是推动学术进步与创新的关键所在。祁红伟认为这场为期6天的学术研讨活动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该活动有意识使诸位青年学者跨越学科界限,他们不仅在对话中获得新的史料、知识、思路与研究方法,更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这种特种兵式的训练模式,以其高强度、高效率的特点,极大地锻炼了学员们的学术敏锐度、批判性思维及快速学习能力。最后,耿元骊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希望学员彼此间、与河南大学间保持长久友谊,祝愿各位学员在西园凝聚的共同认识下,一起奋斗,为唐宋史学术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西园研史”旨在响应“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号召,培养青年学者,为青年学交流提供交流平台,并形成良好的学术对话机制,繁荣学术,提高唐宋史研究水平。本次讲习班的圆满举行,是beat365学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