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8-15

浏览次数:

来源:beat365


办学历史悠久:创始于1985年的文博干部专修班,1988年起在历史学专业招收文博方向本科生,1992年正式获批河南省最早的博物馆学专业,2016年获批河南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1人,高级职称者24人,学部委员1人,海外特聘教授3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近五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在《考古学报》《考古》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有力支撑了专业发展。

专业定位准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文物保护论述为指导,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根据国家、地方文博事业发展趋势与实际需求,立足中原、面向全国,践行新文科、OBE教育理念,培养文、理、工交融,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课程体系完备:课程体系涵盖文物学、博物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模块。注重“金课”和实践基地建设,获批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省级以上实验教学平台2个。拥有河南大学文物馆和各类实践基地20余处。

特色优势明显:河南位于黄河中游、中原腹地,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文物遗产资源丰富、博物馆数量众多,资源优势明显。学科拥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级“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重要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丰富,平台优势明显。


专业问答

Q1: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习与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研究对象是:(1)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和遗物,即历史上人们创造的或与创造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2)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

Q2: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相关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各类文物特征辨析、博物馆实务参与、专业理论研究及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能在政府文化文物管理与研究机构、宣传部门、各类博物馆、考古院所、文物旅游及管理单位、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教育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理论研究、管理经营实务等方面工作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Q3: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主干课程: 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及相关课程。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包含:文物学、考古学通论、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博物馆陈列设计、藏品管理、博物馆营销、博物馆教育、中国古代陶瓷、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书画、中国古文字等。

Q4:学习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1)热爱科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本的历史、文学、地理等相关文化知识基础,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写作和思辨能力。

(2)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3)具有较强的探索思想、创新意识、团队意识。

(4)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组织和管理能力。


专业深造与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级政府文物管理和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教育单位、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从事研究、保护、管理、策划、宣传、咨询等方面工作。

专业深造:国内众多高校招收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社会培训机构对文物鉴定与鉴赏、文化遗产规划与保护、文物数字化技术等相关培训服务提供良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