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beat365 >> 教学科研 >> 科研机构 >> 正文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   人气:  发表时间:2017年06月08日 17:13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正如尼罗河之于埃及,恒河之于印度,古老的黄河孕育了伟大的黄河文明。黄河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是四大古文明中惟一绵延持续而永葆活力的文明。“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华夏文明从这里走向世界。

  坐落于黄河之滨古城开封的河南大学是闻名中外的百年名校。上世纪20年代起致力于黄河文明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 2002 年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2004年成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内目前研究黄河文明最高层次的学术机构。

  中心发挥河南大学积淀深厚、文理见长、综合发展的学科优势,致力于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协同创新平台,涵盖地理学、经济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文献学等领域,下设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所、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黄河文明研究所、文化与民俗研究所、古汉字研究所、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实现对黄河文明全方位、多层次、宽视野的研究。

  中心汇集了一支以博士为主体的高学历、高职称、知识结构互补、富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研究队伍,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6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海外特聘研究员6名,博士生导师22名,教授35名,博士学位获得者24名。

  中心以服务于“黄河文明伟大复兴”和“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提出了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黄河学”的宏伟目标,组建了河南大学省部共建“黄河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依托中心在中国地理学设立了黄河分会,成立了河南省华夏文化研究会,举办了“黄河学”系列高层论坛,并创办了《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辑刊。

  中心围绕国家需求,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精心组织和积极参与各类项目的申报,“十一五”期间,获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国家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1项,国家古籍整理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9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课题3项,民政部理论研究部级课题1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企事业委托课题9项,获批科研经费850余万元。共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SCI收录3篇,CSSCI和CSCD源期刊354篇。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建设,中心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成绩,在2008-2009年度的教育部组织的基地评估中位列学术片第1、总排名第29,为“十二五”时期突出特色、整体提升、创建一流奠定了基础。

  根据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心将按照“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研国家队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以创建“黄河学”为目标,紧紧围绕“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通过培育创新学科、创新学派、创新方法、创新团队,站在世界同类研究的前沿,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集聚和优化配置科研资源,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促进,黄河中下游地域研究与学术国际化发展相互协调,凝练学科方向,突出研究特色,汇聚一流人才,打造研究队伍,培育研究品牌,构筑学术高地,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国际领先水平的“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机构和学术交流平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决策咨询中心。